秦强毅(左)测量混凝土温度。
9月21日19时,秦强毅刚刚结束了9月的迎检工作,忙碌告一段落,得以迎来紧张后的休息时光。
90后的秦强毅,如今已是温州鹿城广场四期——被誉为“陕建第一高”项目的技术负责人。2017年,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施工项目一线。7年时间里,他以超越大部分人的速度,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入职一年就参与完成了省级工法”“工作不到三年成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谈起取得的成绩,自信和喜悦在他的脸上悄然绽放。
秦强毅清晰地记得,刚刚走出象牙塔后面对现实时的反差感。“在学校学到的很多宏观、高深的东西,来到现场才发现很少能用得上。”来到项目一线后,才意识到在实践方面,他和所有人在同一个起点。
怎样才能更快成长?“要想得更深,观察得更细。”回顾从业以来的经历,秦强毅这样总结。
2018年,项目第一次使用一种新型免拆模板。“以前没用过,工人和管理人员都不会用。”在师傅的带领下,初出茅庐的秦强毅琢磨起了这个新事物。为了理顺免拆模板的用法,他频繁到施工现场观察工人工作。将施工流程教给工人之后,他便到现场记录工人的使用习惯,反复修改使用流程,最终理顺了施工方案。这一成果一举获得省级工法认定,为同类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项目技术人员,提前分析解决不同项目的施工难点、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处理随时出现的技术难题,是秦强毅每天工作的日常。
第一次申报省级工法时,就面临项目缺乏影像资料的窘境。“施工过程没有留存资料,没办法佐证申报内容。”秦强毅开始自学3D建模,在网上找教程、看视频。最后,他用自学的BIM技术制作施工工艺流程动画,再配合现场照片,制作了完整的工法影像解说视频,顺利通过了省级评审。
在温州鹿城广场四期项目建设初期,这个处于东南沿海的超高层项目建设因墙体无法满足外挂塔吊的附着需求而陷入僵局。秦强毅多方打听,从设计单位找到相似建筑的建设方案作为参考,又自学结构设计软件推算项目建设所需的具体参数,形成了改良后的方案,最终成功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建设。
不到三年时间,从刚入职的质量员成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又用两年时间,在陕建重点项目主持技术工作。从业以来经历过的三个项目,每次变动都是一步跨越。
2020年,正是秦强毅工作以来经手的第二个项目的关键时刻。因为临近建设节点,项目急需做好施工规划。恰巧此时,秦强毅正在参与另一个大型项目的投标工作。为了施工规划顺利进行,不耽误两边的进度,他用一个晚上绘制了项目近3.2万平方米的立体模型。
一路取得的成绩让秦强毅言谈中透露出自信,也让他脱颖而出。要保持兴趣观察和深入思考,还要下功夫琢磨——在秦强毅看来,是思考打开了前进的大门,坚持则是进步的秘籍。“要迎难而上,在钢铁丛林中快速成长起来。”□见习记者 徐飞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