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国凯岩。
“师傅,您这是高处作业,安全带和安全帽一个都不能少!”“工作服袖子得放下来,天气再热也不能忘了安全。”在西安昆仑公司,每当车间传来这样的声音时,大家知道,国凯岩戴着安全监督的黄袖标又来了。
“一个大小伙子,嘴特别碎,但凡哪里有一点不规范,都要说两句。”“还爱‘翻旧账’,新闻里播报的安全事故,他时不时就提两句,总拿别人的教训教育我们。”提起他,生产一线的工人都忍不住“吐槽”。
“要保证安全,难免就得牺牲一部分便利和舒适,总得有人来当‘坏人’吧。”国凯岩笑着说。
每天同他一起进入生产现场开展检查的,不止那面明晃晃的黄袖标,还有凭借工作经验炼就的一双“火眼金睛”。进入生产车间后,他总能一眼发现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安全隐患,而离开现场后,办公室监控显示屏上的99幅画面,就成了他关注生产安全的重要平台。“他那双眼睛,像显微镜一样,什么问题都别想逃过去。”国凯岩的同事评价道。
9、4、2,这三个数字,是国凯岩心中绘制出的公司安全地图里的特别关注。9个生产单位、4个职能部门、2处重点部位,他的脚步曾无数次在这些地方停留。“这些地方容易有安全隐患,需要多花些心思。”国凯岩嘴边常常记挂着。
“那段时间总是看到他一进车间就到处观察,还拿着本子不知道在记什么。”“一回办公室就盯着电脑,神神秘秘的。”
一个月之后,15张内容各不相同的安全专项检查表出现在办公桌上,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各个单位的名称。“每个车间都有自己的生产特点,风险点也不一样,之前用一样的检查表,大家找不到重点,防范起来像无头苍蝇一样,效率不高。”国凯岩耐心解释道,以后执行一点一策。比如机加单位容易出现机械伤害、热表工厂要多考虑易燃易爆隐患……提起安全地图上标注出的每一个地方,他如数家珍。检查表就像一张张寻宝图一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极大增强了排查能力。
“安全无小事”这句话始终是国凯岩脑海中一根绷紧的弦。“有时候大家觉得我太较真了,但该严的时候松不得。”带着这样的信念和坚持,他扎扎实实地完成了危险源辨识、风险等级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等一系列工作。
安全生产管理千头万绪,理出条目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开始接手的时候,咱们有45项管理制度,但还是会在工作中碰到讲不清楚的情况。”要赋予“婆婆嘴”式的啰嗦一定公信力,就需要有清晰的依据可循。
于是,在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的道路上,国凯岩的脚步愈加坚定。晚上或是节假日,只要生产现场有人,他就不会缺席。“生产不下班,安全就不打烊!”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生产现场的脚步都化作完善管理制度的现实依据,最终在现场管理的应用中实现了完美闭环。
生产现场的日行万步,电脑桌前的不发一言,回应现场疑问时的对答如流,作为安全生产的守护者,国凯岩始终在用手中的任务,回应着肩上的责任,为企业安全生产编织起无形却又牢不可破的防护网。
□通讯员 王晗熙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