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工 > 一线风采 “毫米级”精调托举起老区“高铁梦”
2025-10-09 09:40:59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东

  9月25日清晨,DJ502次综合检测列车高速驶过西延高铁洛川段沟壑区,西延高铁联调联试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

  列车车顶受电弓与接触网导线保持动态贴合的接触状态,接受着时速提升的极限考验。这份“稳稳的接触”背后,离不开一群黄土高原上的高铁守护者。

  在7月29日至8月15日的18个日夜,作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统筹调度的支援队伍,宝鸡供电段40余名职工在西延高铁黄陵西至富县北180公里线路上,以“毫米级”的标准完成接触网精调,为西延高铁的安全运行筑牢了“动力脉络”。

  西延高铁途经黄土高原洛川段,是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的关键区段。作为高铁“动力之源”,接触网精度直接决定列车受流稳定性,时速每提升10公里,导线张力匹配、线夹安装角度都需重新校准。

  “这就像给高速奔跑的列车系紧鞋带一样,差一点都可能影响安全。”时隔一个多月,宝鸡供电段维修一车间接触网维修一工区副工长张旭东回忆起当时的奋战场景仍记忆犹新。

  清晨7时的洛川,晨曦刚越过山梁,JJC检修车便驶入作业区。25岁的团支部书记张伟率先攀上平台,目光紧盯着上方的接触线,他负责的10公里区段,需逐一排查吊弦张力、线夹变形情况。“00后”职工余欣海紧随其后,踮脚检查悬挂点时的轻微摇晃,仍带着初上高原的生涩。18天里,从“需要师傅提醒”到“独立完成校准”,余欣海的成长是年轻一代铁路人的缩影。

  正午,张旭东蹲在平台中央,额角的汗水滴落在力矩扳手上。“70牛·米,差0.5都不行!”他反复校准腕臂底座力矩,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作为班里的技术骨干,他每天带领工友完成10公里精调,工作量是日常的5倍。

  作业间隙的就餐时刻,即将退休的李文生总爱给年轻工友讲过去的故事。37年铁路生涯,他的掌心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从河南到陕西,从普速线路到高铁接触网,他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北环线开通,我们顶着烈日爬杆检修,皮肤蜕了几层皮也没退缩。”李文生指着检修列上的设备说,“现在条件好了,但‘拼劲儿’不能丢。”这次西延高铁精调,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战,“能为老区高铁出份力,这辈子值了。”

  18个日夜,40余名职工完成了750处关键设备校准,实现接触网精调零误差。“等高铁通了,更多人能来看我们洛川的苹果园,咱老区人出门也方便了!”余欣海想起和当地村民闲聊时的期盼,感觉所有辛劳都有了更厚重的意义。

  如今,随着联调联试不断推进,西延高铁已进入开通倒计时。那些晨光中攀爬上平台的身影、烈日下紧握扳手的双手、暮色里分享故事的笑容,都化作高铁建设的生动注脚。这群黄土地上的高铁守护者,用坚守与担当,不断助力老区“高铁梦”加速前行。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