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西安市民为5050多种鸟拍下“写真” 全球“追鸟”更爱鸟护鸟
2025-09-01 11:58:46来源:西安晚报
字体:【 】     分享到:

74dafd66-eb9b-450c-aa92-fa183cfc5c4d.jpg

西安鸟类手绘图 冯晓瑞/绘制

黑喉歌鸲、血雉、红腹锦鸡、勺鸡、褐头朱雀、极乐鸟……一边翻看着照片,彭程一边讲述着每张照片的拍摄过程和每种鸟的生活习性。

这位拍鸟“达人”用十多年时间将镜头对准天空与树梢,从秦岭出发,足迹遍布七大洲120多个国家,将全球一半以上的鸟类物种“收入”取景器。手中5050多种鸟类的清晰“写真照”和数以万计的照片,在他看来,按下快门只是开始,真正的使命是让这些飞羽精灵的故事被看见,让更多人懂得:每只鸟的翅膀,都承载着地球生态的密码。

“追鸟”之旅 始于秦岭

2013年,酷爱旅行的他,和家人一起去肯尼亚旅游,途中在酒店大堂看到了一张飞鸟的照片,尽管还叫不上这只鸟的名字,但其优美的姿态瞬间打动了他。

在得知我国有鸟类1445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时,彭程突发奇想,想要把这些鸟都“收入囊中”。从此,他便四处追逐鸟的身影。

当然,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家门口”的秦岭不仅是中国鸟类分布的“天然博物馆”,更是无数人“追鸟”之旅的起点。

彭程的“追鸟”之旅也始于秦岭。

入门就寻觅到了黑喉歌鸲的身影这件事让他至今难忘。这一被誉为“亚洲神秘歌者”的珍稀鸟类,数量稀少、行踪隐秘且鸣叫声婉转动人,在19世纪末被发现后,野外记录一直鲜少。“它是鹟科歌鸲属的鸟类,目前,全球范围内仅确认了秦岭佛坪、长青两处作为它的稳定繁殖地。它身形娇小,身长只有十多厘米,和成年人手掌大小相近,雄鸟上体呈灰色,尾上覆羽亮黑色,十分灵动,经常是能看到,却拍不到。”彭程说,为了能拍出更好的效果,他不断地将设备更新换代,精进自己的摄影技术。

记者在彭程家的书房看到,这里不仅是书房,也是他的工作室。书桌上,各种鸟类观察手册,是他有空就会翻阅的资料,沙发上、地板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相机包、背包、行李箱……“这些都是我的装备,根据拍摄地、时间和拍摄目的的不同,每次出门我都会带不同的相机、镜头。”他笑着说,拍鸟这件事很容易让人“上头”,一旦“入坑”就一发不可收拾。鸟儿的每一次飞翔,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扑腾的瞬间,都令人怦然心动。现在他只要有时间,就想马上扛起“长枪短炮”出发。

捕捉惊艳瞬间 满世界“追鸟”

随着拍摄到的鸟种数量越来越多,彭程的镜头也转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一次,和几个鸟友一起相约去青海拍摄,过程中彭程第一个发现褐头朱雀的踪影,并拍摄下照片,回到家他特意打印出一张“飞版”照片挂在书房,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这只生活在海拔5000米恶劣环境中的褐头朱雀,虽然贵为中国特有种,但在2020年之前所有观测记录都是外国人的,一帮不服输的“鸟人”终于找到了这只神话鸟的家!

尽管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但每每说起来,彭程仍满脸骄傲。也正因如此,他的“追鸟”地图不断扩展。最疯狂的时候,每年飞行里程数,可超出绕地球一圈的长度。

在亚马逊雨林,彭程为了拍摄蓝喉金刚鹦鹉、角雕,在雨林待了半个月,忍受着蚊虫叮咬和毒蛇威胁;在南极,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冻得相机电池都罢工了,他就把备用电池揣在怀里,用体温“保温”,拍下帝企鹅的可爱模样;多次往返西安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当地“鸟导”的指引下,进入未开发的密林之中,拍摄到被誉为“天堂鸟”的神奇生物。

“最难的不是路途遥远,而是等待。野生鸟类的警惕性普遍较高,只要人一露头,九成以上的鸟都会飞走,所以要想拍到精彩瞬间,只能靠蹲守。”彭程笑着说,“鸟友圈里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要拍天堂鸟,先走地狱路’,在茫茫的云雾森林里,为了拍摄一只罕见的欢乐极乐鸟,半夜就起床,徒步两三个小时到达观测点,赶在天亮前做好伪装,举着相机蹲守,这样的流程要持续很多天,运气不好,可能还会颗粒无收,但只要是与天堂鸟遇上了,绝对就有惊喜。”

十多年里,彭程把每年多半的时间都用到了鸟类摄影上,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鸟讯,在国外的网站、论坛上不断结识“鸟导”(带领游客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鸟类的专业人员),辗转世界各地。但不变的是,每拍到一个新鸟种,他都会用手机记录下来——出现的时间、地点、数量、还有一些特征。回到西安家里后,再把这些素材全部存进电脑。到现在,他的“鸟类日志”已积累到11万字,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5050多种鸟类的生命轨迹,好似一本鸟类电子百科全书,各种鸟类的照片也已经装满了8个4TB的硬盘。

“有人问我,放着舒适的日子不过,吃这些苦干什么?但自己热爱、家人支持,为什么不能继续做,我得坚持到六七十岁,直到跑不动为止。”彭程说。

拍鸟更要爱鸟 用镜头解锁生态密码

在拍鸟的过程中,彭程也感受到了一份责任。他说,鸟类对水质的要求远高于人类,如果水质污染,它们就会远离,绝不会饮用;鸟类喜爱安静,一旦发现周围有噪声或有危险,便很快躲离或搬迁,甚至弃巢;有些鸟可能因气候因素、体能原因而暂时停栖某个地方,急需休息调养,追逐可能导致其死亡,人们必须得为这些可爱生灵做些什么。

在印度尼西亚的一次拍摄过程中,彭程看到当地人用弹弓打下一只大鸟,之后这只鸟竟出现了餐桌上。“崩溃又愤怒。”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一张出彩的照片是记录,更承载着一份责任。弹弓、鸟网要收起来,这样鲜艳的羽毛、清脆的啼鸣应该属于自然。”他说。

十多年的“追鸟”路,彭程记录了全球5050多种鸟类,拍下的中国鸟种达1300多种。“现在中国的鸟类还有差不多200种是我还没有拍到过的,集齐中国所有鸟种,也是我短期的目标。”彭程说,拍鸟之外,他最珍视的,是那些记录“变化”的照片:青海湖畔,曾经因过度放牧而退化的草场重新长满牧草,斑头雁的数量迅速增长;浙江千岛湖,因水质改善,越冬的鸬鹚群从几百只发展到上万只;秦岭深处,朱鹮的数量从1981年的7只,恢复到如今全球数量破万只。

“每只鸟都是生态系统的晴雨表。”彭程说。当他在秦岭再次拍到曾经熟悉的“鸟类朋友”带着幼鸟出现时,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物种的延续,更是大自然对人类保护行动的回馈。

彭程的“追鸟”之旅还远未结束。就在记者采访后的第二天,他再次背上装备,踏上前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拍摄之旅。他说,只要天空还有翅膀在飞翔,他的镜头就会继续追寻,因为他坚信: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封写给未来的信,信里装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希望。而那些翱翔的身影,终将成为跨越国界的语言,诉说着地球生命共同体最动人的故事。

首席记者 龚伟芳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