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向玉清朋友邀进山摄影,我急火火地收拾行李,逃离了火炉般的城市。山口就像是热浪与清凉的分界,让我不禁想起泾河渭水汇合处,一边浑浊,一边清澈。车依山徐行,我满心舒爽。宝石蓝的天空浮游着几丝薄云,仿佛飞机
□王琴气温稍高,缸中缺氧,金鱼明显游得不欢,尾尾都没精神,急得我到处请教养鱼法。在水族馆,卖鱼人告诉我,要买氧气棒放在鱼缸里,插上电,鱼就欢跳了。自从鱼缸里有了氧气后,那鱼精神就是不一样,有时跳出水面
□张翟西滨那些年,咸阳城区总能见到乡下人用自行车挂着蝈蝈笼,走街串巷、随意叫卖。瞧,车把或后座两边悬挂着一长串或一堆蝈蝈草笼,吆喝阵阵、此起彼伏。装蝈蝈的草笼大都是新麦秸杆手工编织而成,或圆或方,拳头
□王小侠五年前,我每天下班后辗转于医院、家和单位之间,我的老父亲因为脑梗住进了医院,如今母亲也因为同样的病住进了医院,我又一次开始了每天下班后的陪护工作。虽然父亲已经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但有父母我永远是
□婕妤纤云不用弄巧 飞星不用传恨更无须暗度银河金风玉露的相遇那只是浩瀚辞海中一行微不足道的诗句我无须扯下柔情万缕亦无须渴盼如梦佳期更不会去邀请一只云雀来为我们搭建一座通往爱的天梯此刻 我就在你的怀里 风轻
□张卫萍处处花香惹入醉、浓情诗意在长安。在这最美人间的日子里,与家人和朋友赴位于西咸新区的昆明湖、诗经里和沣河公园,感受祖国生态文明的新变化,感受美丽中国的魅力所在。此次游玩,用一路花香来形容再恰当不
□舒添宇这是一棵雪松。昔日的满身苍翠已不复存在,肤色枯黄,针形叶子大量脱落。像风华绝代的美丽女子,瀑布般的飘飘秀发由稀疏变黄到无法遏制的脱光,曾经的美丽荡然无存。从苗圃里移栽成活,它在这儿生长了八年之
□郑炜7月20日,省总工会直属机关组织所属党员干部走进了西安新城剧院观看大型话剧《共产党宣言》,观看后使我受到极大震撼和感动,令我久久不能释怀,让我强烈感受到深藏在共产党人心底的崇高信念,就是要不忘初心,
□高锦萍说起家风,自然想起诸如家规、家训之类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想必是一种值得传承、影响后辈的文化素养吧。我家没有这类讲究,但从父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延习下来的一些伦理道德和待人接物的行
常言道:读书是一种享受,这话初看起来无可非议,但仔细琢磨,却也不见得全对。读书是一种享受,这一点是刚接受启蒙教育的稚童们无从知道的。对他们而言,读书远没有玩耍自由自在。因此才有了贪玩而不读书的学童,急
从小喜欢读书,慢慢变成了一种嗜好,如今,读书已成了我一种奢侈的享受。记忆中最早的一次读书是我上小学一年级。那天下午放学刚进家门就听到姐姐大声喊我,跑进灶房,正帮妈妈拉风箱的姐姐一脸兴奋地告诉我她带回了
□孙丽丽提及绿豆,炎夏立时凉了半截,闲时熬煮一锅鲜翠的绿豆汤,于平淡生活是一份慰藉,一份逍遥,一份云卷云舒的诗意。忆起儿时,仲夏的日子,天热得像发了狂,太阳一出来,地上像着了火,路边的柳树病了似的,叶
□逯富红蝉者,俗称知了。作为夏之使者,虽其貌不扬、其形不硕,但仅凭那一声声长吁短叹、高亢嘹亮的鸣叫与聒噪,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印象深刻,更何况其又浑身是宝。蝉体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是日常
□苗小英马亚非是西电合唱团的指挥。三年前,我考入西电合唱团,一走进课堂,就被浓郁的学习氛围所感染。教室左前方一架栗色钢琴前,钢伴老师郝毓惠正在为先到的团友们伴奏。此时,一位笑容可掬的中年帅男风尘仆仆地
□李武强入暑后的太阳更毒,从地平线升起还不到两竹竿高,便犹如火球一般,毫无顾忌地将那满腔的炙热倾泻而下,使得整个村庄和田野一片燥热。清晨还“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麻雀,此刻也悄无声息地躲在树荫
□陈仓洪水暴发,河岸崩塌,游荡型河流两岸面目全非,水生动物们突然间失去原有的栖息地,小动物们嚎啕大哭,饱经沧桑的老乌龟却仰天长啸,笑逐颜开。小鳄鱼问老乌龟:“大爷,大家都在哭,您却在笑,您是不是有
□每小平长安荷花别样红。荷花是夏季花的代表。荷花又称莲花、芙蓉等,是一种水生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以前我观赏荷花多在西安的莲湖公园、植物园等处。近年来,在长安王莽清水头村、环山公路及东大周边水田、黄良
□白玉稳我哥给我打电话了,说:“玉,咱们汤峪河的山又红了,你抽空回来看看!”还发了个视频,看得我心里很是痒痒,无奈最近事多回不去,空有遗憾。昨天,我山里的侄儿说他家盖房上梁,请我回去一趟。我
□一苇再见大伟是在钱老师60大寿的寿宴上。那日,稍早赶到的我被海涛簇拥着走到一个中等个儿、衣着笔挺的男子身后说:“看看,这是谁?”听到话音,那男子放下手中的酒杯缓缓转过身。“大伟!”
□孔明陕西经典眉户剧《梁秋燕》里有一段台词谈不上经典,却曾经激动人心,更鼓舞人心。高春生与梁秋燕相爱,梁父梁老大坚决反对,区长以新颁《婚姻法》为依据,替一对有情人做主,准许他们登记结婚,戏中人叫&ldquo
我与书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本《夜读》杂志,拥有不少读者。这本杂志的流行,多少与当时的风尚有关。那时,白天大家都忙工作,到了晚上,读书成为很多人共同的选择。夜读,也就成为了一时的文化风尚。以至于人们在见
我也不知道是从何时开始、以何种方式痴迷上文字热爱上读书,我常常想,也许是在我一岁抓周时奶奶递给我手中的那本书,说我是“书生命”,或者是在我上小学时候写的第一篇稚嫩浅薄的作文被老师表扬,说我有
□王美超上周办公室的大姐给我发了一张生日卡,我既惊喜又彷徨,十分高兴,但一想这都过三十岁的生日了,孔子说“三十而立”,三十岁应该能依靠自己独立承担责任,三十岁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廖俊明昏暗的屋子里,一盏普通的青油灯跳动着微弱的烟苗,母亲“吱呀吱呀”摇动纺车的声音彷佛拉长了夜的悠长。偶尔,巷子里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划破黑暗中宁静的夜空,农村的冬季,荒凉无色。懵懂的我无忧
□刘向月听到金学峰的歌曲《老乡》,就情不由己地想到曾经跟我有过交往的老乡,内心的滋味也总是无法言说。九十年代的一天中午,一个朋友的妹妹对我说:“我在咸阳遇到你一个老乡,她被人贩子带出来,现在无家可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