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全国唯一一所生漆研究所 为什么在西安?
2024-11-28 16:41:15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
  字体:【

  随着网络红人李子柒停更三年复出的视频在全球范围内走红,点赞量上千万,引来上亿人次观看,不仅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还意外地使得一种古老工艺——大漆制作技艺及其非遗传承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那么,大漆制作工艺有哪些?大漆和现代油漆有啥区别?近日,记者探访全国唯一一所生漆研究所,对话大漆非遗技艺传承人,揭秘生漆如何“涂”出千年文化新色彩。

  A 一次采集够一公斤生漆 要割3000棵漆树

  李子柒为自己制作的雕漆隐花漆器作品取名“紫气东来”,麒麟回首,万事不愁。其中,李子柒在成都初次接触大漆,制作漆器过程中遭遇严重过敏,拍摄团队也出现了相同症状,所有人组团去医院打抗敏针。

  近日,记者来到全国唯一一所生漆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一探究竟。“生漆具有高度致敏性,接触后皮肤会长漆疮。没有几个人能躲过致敏,可以说研究所里很多人都在经历过敏、脱敏、再过敏……”副所长李东旭表示,导致李子柒过敏的原因就是生漆里的漆酚。

  在中国,大漆又称生漆或国漆。青年漆艺师张恒表示:“生漆是有生命感的,刚完成的漆器如同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而每一层漆都有不同‘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造就的温润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把割漆、制漆等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一次采集够一公斤生漆要割3000棵漆树。并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张恒说,现在市面上的大漆价格极为昂贵,用生漆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功能,古语云“滴漆入土,千年不腐”。至今,也没有任何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特别是考古资料显示,秦代工匠在给兵马俑上色前是先将生漆涂敷在陶俑身上再进行彩绘的。

  B 全国唯一一所生漆研究所 为什么在西安

  为什么是全国唯一?李东旭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事业单位,1980年由国家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是国内乃至世界唯一专业从事漆树基础理论、生漆应用研发、行业标准研究、国漆文化传承保护的国家级科研院所。

  全国唯一一所生漆研究所为什么在西安?漆器与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等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物化载体,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在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拥有世界唯一最全漆树和生漆的标本室。李东旭指着标本柜内陈列的生漆采集信息标签说:“陕西是生漆故乡,更是世界漆艺源头之一。陕西自古就有‘天下漆秦占七’的美誉,是我国主要的漆树种植和生漆原产地,目前占全国资源分布60%以上。”

  一张“漆的丝路传播路线示意图”,展示出陕西的漆艺水平和漆文化不仅享誉全国,还被带到了欧洲,对朝鲜、日本等国家至今仍影响深远,足以证明陕西在中国漆文化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全国唯一的漆文化展览厅内,李东旭介绍说,从现代的考古资料上看,陕西境内有最早用生漆髹饰器物的西安老牛坡商代漆器残片,从战国时代起,长安地区便是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

  1978年出生的任卓萌,大学毕业后继承祖业,成为西安第二批“西安老字号”品牌“蒹葭堂”大漆非遗技艺传承人。“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在目前已知的所有涂料品种中,唯有生漆是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聚合反应过程,不用经过特殊加工或化学合成且在常温下能自干的天然树脂,这是一种对环境不会构成任何破坏的优秀生态材料,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任卓萌说。其在父亲的帮助下,先后设计出“西安白”“透明大漆”“朱红大漆”等色彩丰富的生漆产品,荣获2023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C 科技创新让传统生漆焕发文化新色彩

  在陕西,生漆科研工作已经持续了40多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瑞表示,研究所不仅关注漆树种质资源的保护,还涉及漆树与生漆的科学基础研究、漆器文物的保护与髹漆技术研究、漆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推广,以及生漆质量的检验检测,拥有3D打印、一次成型压膜技术、“打压喷”等实用型技术10多项。

  近几年,该研究所将生漆综合利用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所用结合起来。赵瑞从陈列室内拿出一款“可以吃的口红”表示,还开发了护手霜、漆蜡口红、果蜡手工皂、漆籽精粹等日化产品,金银平脱镜、梳套装、文化书签、手机支架等文创产品,漆树籽油、医药保健、特殊膳食类等一系列科技新产品20多个。

  其中,极具陕西文化特色的“国漆+国花”,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金梳背、西安碑林博物馆名帖碑刻等元素为灵感,结合国漆工艺,巧妙利用国花牡丹图案与相关元素应用到多种生活用品上,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还原秦俑“真彩”。与西安轨道集团合作,设计开发金银平脱镜、朱砂无事牌等文创地铁实物卡。

  “未来,要将产品进行细分,系列化开发,特别是结合陕西的历史文化、市场需求,满足新青年个性化消费,着力发掘国漆文化内涵与价值。让传统生漆焕发时代光彩,服务于新时代新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赵瑞说,希望有更多像李子柒一样的人,牵手非遗制作大漆。(记者 葛兰)




责任编辑:柏志平(实习)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