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史海·观察
苗青 摄
县文化部门的朋友送我一本散文集子,书中大都是介绍家乡风土人情、民俗特点的文章。其中有篇写皮影戏的跃入眼帘,提起皮影戏,我内心有种无与伦比的亲切感
真正的安静来自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是幽居深山还是隐居古刹都无法安静。千年之前参透尘世的苏子写出:“人间有味是清欢”,喊出:“此心安处是吾乡”。试想
手工制作6000多个微社火人物 今年65岁的曹静香是陕西省户县草堂镇宋村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火的传承人之一。为了让市民在平时也能观赏到社火
龙文化史上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为龙正译”公益众筹活动于7月28日在西安绿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动。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
近日,新华社《中国经济周刊》推出一组封面报道《楼忠福的红与黑》,勾勒出一个深度介入政治的浙商形象。作为企业家,楼忠福曾放言要夺政府权,曾担任过东阳人
7月,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将踏上工作岗位,结束自己的学生身份。要给自己的学生历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把自己的档案安置好是不容忽视的。
带着妈妈的叮嘱你拿起手中的行李默默走向车站拥挤的人流淹没了你瘦小的背影一路风尘一路颠簸古老的黄土地映入你的眼帘天地苍茫风沙漫漫道路崎岖遍地窑洞从此以后你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行走在小区,年龄约90岁左右,中等身材,偏瘦。头戴红色帽子,衣着干净干练,穿一双布鞋,步履稳健,右手拿着一个较旧的锅盖,见到老人,
再看《满仓进城》。景梅和她的朋友在一座假山前拉家常。假山越看越眼熟,透过假山的缝隙看到的那栋仿古建筑也是相当亲切,再看镜头左上角露出的那半棵巨大的雪
在桌角发现了一只爬行的米虫,白色的,两厘米,很是好奇,怎么会有这个?循着虫子的附近找找,看到了一小袋东西,恍然大悟,这是姥姥给我专门砸的杏仁。提起袋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有人抱怨、不是抱怨职位、待遇、工作的环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老板过分重视“关系网”等,抱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贯穿
世纪老人冰心与读者谈读书体会时分享了她的秘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我所看过的对于读书最简练最精辟的概括,也是我一直以来奉行的读书理念。
2015年6月10日上午,在西安兴庆路省委干休所副所长贾国荣陪同下,我带着鲜花和端午节的礼品,看望并采访了原商洛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胡怡德老
2015年7月15日中午12时55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万里波澜壮阔的一生似乎总是与
“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过去批判过的东西,未必是错误的,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试验,我主张在山南区进行包产到户试验。” ——1977年之前,安徽推行学大寨
□赵超 何宗渝 安蓓 陈刚 陈炜伟 李俊义 王昆 吴雨 进入7月,海内外关注中国经济的目光,投向即将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经济下行压力下,稳增长是一道无
还记得第一次在《陕西工人报》上刊登稿件时的激动与兴奋;还记得第一次与《陕西工人报》编辑老师面对面交流时的亲切与骄傲;还记得《陕西工人报》记者走基层第
刚参加工作的单位是我们县上最大的煤矿,报到后按惯例在矿部参加安全培训。培训的头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后来和我有着千丝万缕的《陕西工人报》。当时,本想将
我是《陕西工人报》的一名忠实读者,也是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我在企业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上干了十几年,也读了十几年的《陕西工人报》,与这张我们职工自己的报
6月5日上午,陕西煤田地质监理事务所在铜川玉华宫酒店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姚鹏博摄
1983年秋天,是我终生难忘的季节,那年我考上了中专。这对于那个时代我们那个穷山村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尽管当时我家的生活是吃了上
几天前,住在隔壁的张姐回了趟老家,回来的时候,捎来一袋子红薯,热情地分给我几个。中午做饭的时候,我顺手将那几个红薯洗干净,用锅蒸熟了来吃。咬一口,香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爱说话的人。 十多年前,长安老家侄子来咸阳看望我,晚上坐在一起聊天,我请侄子给我提意见,侄子说,我爸在辛家为老二,你为老四,可
老黄是大唐宝鸡热电厂一名普通的架子工。千河地区强烈的日光赋予了这个48岁汉子黑红色的皮肤和河边苇草一样坚韧的品格。今天他的任务是要把炉膛内10米高的脚手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