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杨翠平 近年来,作家祁云枝的科普文章可谓遍地开花,曾获首届国际生态文学奖、第十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是《科普时报》等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 她的《植物,不说话的邻居》一书,是一部优秀的生态科普
周洋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爱书人以书籍为灯,以古今圣贤的智慧作灯塔,照亮自己前行的路,也在漫漫长夜里给他人以光明和希望。 胡忠伟的文集《书是一盏灯》便是这样的存在。钟叔河先生题写的书名,墨色温
卜丁金末元初,他曾活跃于长安及河汾一带,以精湛的制陶技艺闻名;他的作品造型规整、质地细腻,展现古代工匠高超技艺与独特审美……他就是元代制陶名匠“寄寄老人”,西安博物院现珍藏他多件
方彩琳 在陕北这片苍茫的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名为洋芋的坚韧生灵。它与黄沙为伴,与黄土共生,是陕北人民最忠诚的守护者与同行者。 以前家境清贫,洋芋便是一年四季的指望。它不受时节约束,任人取用。入
严天池 胡亥墓就在曲江池的南边,现在叫曲江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在大城市日益密集的高楼森林里,这里是一处幽静、闲适的所在,我曾去逛过三回。 第一次逛胡亥墓,挺久远,是四十二年前。那时才到西安,在南
我爱这世界我爱这匆匆而来的世间万物像是旷野中盛开的一株株美好的紫荆花飘向满山的野草、种子吹向那不同形状的山头和羊群 我爱这世界所有的风都坐在一起阳光温柔贴切摇曳着一场美好的梦境里面装满了烤得香甜的红薯和
孙小群 玻璃摇椅轻晃, 摇落一晌神仙时光。 淡绿绣球垂首, 偷藏半寸清欢入心房。 果香与茶烟缱绻, 舌尖绽开四季芬芳。 相对无言亦好, 任埙声、山风、虫唱, 将寂寞逐出耳畔回廊。
朱荣军 周末,想再去鲤鱼山看看。清晨天刚刚微亮,简单收拾完后六点出门,选择记忆中的老路。清晨的山路上,郁郁葱葱,雨过天晴,处处一派勃勃生机。玉米正拔节抽穗,五彩缤纷的玉米须像青春美少女色彩斑斓的
周万平 摄
周养俊 白鹿原上的秋是踩着苞谷叶的脆响来的。头一场西风扫过,塬顶的老槐树就抖落了半树叶子,黄蝴蝶似的在土路上打旋。赶车人挥着鞭子往坡下走,鞭梢划破晨雾时,能看见远处的苞谷地已经泛黄,像铺了层碎金
小时候沉迷于杨家将的故事,满门忠烈驻守雁门关戍边卫国,留下了一段传颂千古的感人故事。 仲夏时节,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千里,来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进入仰慕已久的雁门关景区,算
高军 我的书柜深处,躺着一位沉默的老友——那本用岁月装订的剪贴本。每当指尖掠过那些泛黄的新闻纸时,油墨的沉香便裹挟着往事扑面而来。这些来自《陕西工人报》的铅字,早已不是简单的文字集合,
肖国芳 我到过风景如画的西湖,也观赏过波涛汹涌的黄河小浪底。然而,在我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却是家乡的一条小河——幸福河。 幸福河是西安市实施的第一条生态景观河,也是率先实施区域截污纳管
段孝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白糖是较为稀缺的食品。能买得起白糖或者是家里常备白糖的,大都是日子过得不错的家庭。 那个时候,母亲身体一直不太好,偶尔还得去生产队里干活,挣一天的工分。一天,母亲病倒
张语桐 中午迷迷糊糊睡觉的时候,听到一阵簌簌的声音,拉开窗帘,看见如山水画般的云彩晕染了天空,感受到拂面而来的风,才意识到,紫阳又下雨了。 来紫阳已经一个月了,还是不敢相信,我居然真的回到家乡
余松斋 临窗而立,不必远望,一抬眼便是那棵叶子凋零殆尽的银杏树。抬眼总是不经意间,叶落却一直在继续。常叹时光如溪水奔涌,落叶似韶华难留,却终究无能为力。我无法让低处的溪流重归山巅,银杏树也自顾不
亮亮 鲁迅先生说的朝花夕拾,是把散落在记忆里的花瓣,重新拾起。于我,这花瓣是窖水里的白矾,是百家饭的热气,是晒麦场的麦芒。如今都成了风影。 老屋天井的青石板,还留着雨水冲刷的浅痕。房檐水流成线
李淑俐 棕毛和丽莎是煤场生活区养的两条狗,它们是母女。 二十年前,当我初次踏入单位的大门时,便被一阵急促的狗吠声吓到。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棕毛,一条被铁链拴在角落里的大狗。它全身棕黄色的毛发,在阳
杨瑞琪 晨光初透,高铁已载着我们穿过秦岭的薄雾。窗外,连绵的山影泼洒着深深浅浅的墨绿。不过一小时,城市的喧闹便被远远抛在身后。 “叮,佛坪站到了。” 下车的刹那,草木与水汽的清新气
阎冬 对于“70后”“80后”的人来说,如果说童年是一首歌,那就是20世纪80年代罗大佑先生唱的《童年》;如果说,童年是一本书,那就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
魏锋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杨焕亭先生潜心创作,成为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在三卷本百万字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大帝》出版的第一时间,我慕名采访并结识至今,亦师亦友,一路见证着杨焕亭先生对文学创作孜孜
王新民 屈指算来,认识士琦兄已经很久。那时我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做编辑工作,业余结合工作写点书话书评。远在东郊做航天公安工作的士琦兄,那时也喜爱图书并写作书评书话。他常到位于北大街十字的出版大院
贠文贤语言风格乡土方言与时代语境的融合 《白鹿原》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大量鲜活的陕西方言俚语的运用,让文字沾满泥土气息;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让每个角色栩栩如生。白嘉轩的沉稳持重、
郭发红 15年前,孙皓晖先生创作的6部11卷《大秦帝国》风靡全国,由他担纲编剧的同名电视剧亦是家喻户晓,特别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的誓言或唱词,给人精神,催
田军锋 韩城花椒色泽鲜亮、粒大肉丰,香气浓郁、味道醇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祛风湿、止牙痛等功效。韩城大红袍花椒犹如一张烫金的名片,被誉为“花椒之王”,名扬四方。改革开放以来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