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探伤仪给铁轨透视
元宵节前夕的一天,害羞的阳光时不时地躲进云里,嗖嗖地西北风刮在脸上,人不由地紧缩着脖子,走亲访友的人在乡村的路上来来往往。可在咸阳-铜川的铁道线k72-100~k74+154处,阎良工务段三原探伤班班长王玉梅和班组的8名姐妹正在路轨上仔细地用探伤设备给铁轨 “做B超”,也就是在为铁路轨道检查身体。工业用语叫:探伤。
她们上身穿着黄色工装,头带着黄色工作帽,在荒原上十分耀眼。长久的风吹日晒,每个人的脸黑里透红。班长王玉梅告诉记者:我们工务段有508公里无缝线路的铁轨,使用年限跨度大,焊接质量不均匀,再用轨占正线近百分之五十四,伤损发展周期短,伤损类型多样,这就给探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探伤女工都认为这不是一个适合女性的工作。但既然工作了,即使再累、再苦,她们还是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说起工作,显得有些羞涩的王玉梅话匣子还是打开了:一个月的工作中,在外探伤最少要20天,每天探伤行程至少2公里,要完成近80对焊头的探伤任务。
记者看到姐妹们的工作流程:只见焊缝探伤工李爱红,蹲在铁轨旁边,用一把小钢刷把铁轨的焊缝处打磨干净、涂上机油,再利用手提探伤仪对铁轨进行探伤。大点的仪器有十斤左右重,一个女同志提着绝对不轻,但她们习惯了。作业时,人要蹲在铁轨的接缝旁,探一个点需要5-8分钟。李爱红说,根据仪器屏幕上反映出的绿色波的长短,就能判断出铁轨是否有断裂处。由于长期进行野外工作并且经常的蹲蹲起起,探伤班的许多女工都患上了肩周炎、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顺着管辖的路段这头不停地一直往前走,工作区域也在一天天慢慢往前移动,一天近2公里,一年能在辖区的铁路上走一个来回。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住工区集体宿舍是常事。若是作业地点偏僻,车辆难以进入,她们还要步行前往。经常是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傍晚才能结束工作。
说起在野外工作的辛苦,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夏天列日当头照,地表温度高达50多度,铁轨烫手,地面的高温使人能窒息。太阳又很毒,每人只能戴一顶小草帽;冬天零下十几度,风大时,能吹着人跑。工作中带着一个薄手套,手冻得生疼,连仪器都拿不住。
在野外作业,很难吃上一顿热乎饭。采访时,碰巧是午饭时间,李爱红掏出自己的午饭给记者看,用塑料袋包裹的一个馒头夹了一片肉,由于天气寒冷,肉偏肥的部分早已经凝固了。她笑言这是刚过完年还有肉吃,平时就是馒头夹咸菜了!说话间,几个姐妹不约而同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午餐,大都是馍夹肉或夹咸菜,还有自带的白开水,这就是探伤女工的一顿 “工作餐”。
可别小看这个女子班,工作起来有股倔强劲。采访了解到:去年12月,小组在得知韩城探伤组没有完成全年探伤任务时,她们主动请缨,要求参加会战。女职工冒着韩城禹门口黄河桥上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顶着刺骨寒风,加班加点进行钢轨探伤。许多人的手冻得失去了知觉,没人喊苦、叫累。大家搓搓手,啃口冷饼子,喝口冷水,接着干。三天的集中会战,姐妹们终于高标准地完成了探伤任务。去年共完成50839个头,发现重伤126个,轻伤37个,圆满地完成了全年钢轨探伤任务。
工作忙,女工们不休周末,只是在月底的时候才有几天的假期。一年中她们在耀西、瑶曲、阎良、三原、张桥几个临时点频繁流动,经常会有几个月回不了家的情况出现。一说起家来,本来热闹的谈话顿时戛然而止。记者发现大多数人眼圈湿润了,有的脸背过去,在偷偷拭泪。半晌一位女工的嘴里才迸出了一句话:“我觉得我不配做个母亲。”哽咽的声音揪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田朋丽告诉记者,孩子今年十岁了,放假在家。由于没人照顾,每天只能把孩子锁在家里,有时候下班回到家,孩子抱着我说着:妈妈,我肚子饿。要说自己愧对了谁,那就是愧对了孩子、愧对了家。
几句话说出了女工们的心声,不少人掉下了眼泪,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除了几个新来的年轻女孩,女子探伤班的大部分女工都已成家生子,不少人的丈夫也在铁路上工作。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使他们在照顾家庭时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张桂珍是班里的老大姐,今年47岁。她告诉记者:家里有一个瘫痪在床多年的婆婆,丈夫袁建国也是铁路上的一名普通电工,常年在沿线作业顾不上家。她一边照顾年迈的婆婆,一边还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天六点起床帮婆婆做好一日三餐,并将饭菜装入保温盒内放在婆婆能够着的地方,当这一切安排妥当后,她才匆匆赶往单位。
应该说艰苦的工作给了探伤班的女工很多磨炼,在让她们饱受艰辛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加开朗的性格。采访时女工们就向记者展示了她们保护双手的秘密武器:塑料手套。由于工作中双手要在铁轨上涂抹机油,还要操作仪器,所以不能够戴较厚的手套。单位只配了普通的线手套,薄薄的线手套既达不到保暖的作用也不能防止机油对双手的损伤。要知道
天下哪个女人不爱美,双手冻
得发木,女工们可以忍受,但
机油对双手的损伤可不能听
之任之。为此她们自费购
买了许多塑料手套戴在线
手套内,她们伸出双手让
我们看,还别说这一招真
管用,女工们的双手比以
前细嫩了许多。
这就是阎良工务段的
女子探伤班,一群平凡却
又伟大的女工。工作虽然
艰辛,但每当列车要经过时,
她们会整齐列队迎接,看着面
前安全地呼啸而过的列车,此时的她们感到的是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再多的委屈、再苦再累的工作,也化作了欣慰。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刘鹏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