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环境事件为何频频发生
2010-09-03 01:56:03来源:
分享到:
  字体:【
 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大连海洋石油污染、吉林化工桶被冲入松花江、南京栖霞区化工厂爆炸……今年以来,除了干旱、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一起起突发环境事件也触痛了整个社会的神经。
    不平常的大事才称得上事件。突发环境事件不同于一般的污染事故,它总是突然发生,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目前,已经发生的环境事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置,但许多环境隐患仍然存在。
    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追问:环境事件为什么频频发生?
■形势——我国处于环境事件高发期环境事件近年来呈上升态势,平均不到两天就发生一起
    今年1至8月,环保部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环境事件131起,仅7、8月份就发生28起,总量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全国共发生环境事件171起,在12月底召开的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这一数字已经让与会者感到形势非常严峻。
    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丁爱中教授也有一个统计:2004年至2009年,全国共发生环境事件700多起,从年度数据看,6年中环境事件呈现上升态势。
    环保部环境应急调查中心预测预警处处长冯晓波介绍,环境事件按其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今年上半年发生了4起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与去年全年持平。
    “形势严峻,还表现在跨区域、跨流域事件增多,协调难度加大;影响危害加深,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增多,动辄威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冯晓波说。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处置及时,这些环境事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每次处置都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处置起来也是一波三折。
    在紫金矿业生产液渗漏事件中,由于企业占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应急人员一开始找不到排污口,给事故调查带来了很大难度。原来,企业为逃避环境监管,将排污口设在了井下或者防洪涵洞内。后来通过现场查看、分析,终于发现了违法排污口这一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在大连海洋石油污染事件中,由于受海风风向影响,海面上污染面积时大时小,早期油污主要集中在岸边,打捞难度相对较小;后来,受海风和水流影响,油污面积逐渐扩散,且油膜变薄,打捞起来难度就大了。事件处置后期,大量油污进入海岸线,渗入岸边的砂石和泥土中,挖掘、收贮、清洗这些砂石、泥土,回收吸油毡,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在吉林化工桶被冲入松花江事件中,企业总共有7000多只化工桶被冲走,而起初打捞上来的化工桶数量与被冲走的桶数量差距很大,所有参加应急处置的人都感到巨大的压力。后来,吉林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在企业厂区周边、洪水退后的淤泥里,留有大量化工桶,于是迅速组织力量转移这些危险物,这才使处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原因——
    工业化带来巨大环境压力
    化工企业布局不当,引发的环境事件居高不下
    每一起环境事件,总有直接原因。
    丁爱中介绍,环境事件按起因分类,一是安全生产事故引发,比如大连海洋石油污染;二是交通事故引发,比如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在河边翻车;三是企业违法排污引发,比如紫金矿业污水渗漏;四是其他因素引发,比如自然灾害导致次生环境灾害,吉林化工桶入江属于这一类。但是,即便是自然灾害引发,也不能忽视管理疏漏等人为因素。
    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是引发环境事件的主要原因。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由这两方面原因引发的有71起,占总数的60%。从去年情况看,由这两方面原因引发的有115起,占总数的67%。
    根据以往经验,每年下半年到年底,生产、流通等经营活动日益活跃,强度加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有可能增多,再加上年底各种会议增多,管理者重心偏移,由此引发的环境事件持续上升。受极端天气影响,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的企业,垃圾填埋处置企业,危险废物储存处置单位、尾矿库等存在的环境风险较大。进入冬季以后,大气中污染不易扩散,加之部分地区焚烧秸秆,发生大气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增加。
    许多环境事件都涉及化工企业。化工企业临水布局、零散布局,引发的环境事件居高不下。
    “随着国际生产格局的调整,重化工产业正在从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各地积极争取这些项目落地,并给予种种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扶持。目前,化工产业遍地开花,沿海、沿江一直是各地布局化工企业的首选地区。”冯晓波说。
    今年以来相继发生江苏大丰、四川隆昌、湖南嘉禾、湖南郴州、甘肃瓜州、湖北咸宁等6起血铅超标事件。去年,湖南、陕西、福建、河南等地也相继发生6起铅污染事件。这类重金属污染事件是长期环境污染积累的总爆发,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对低水平产能缺乏有效监管。
    “总体上说,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很快,工业企业的数量、规模、分布范围都比过去大得多,环境压力也空前巨大。从长远看,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才能减少环境事件的发生。”丁爱中说。
    “环境事件高发,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决定的,也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共同面临的挑战。这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极端表现,是粗放发展结出的必然恶果。”环保部一位高层人士的这番话至今振聋发聩。
■对策——环境应急容不得半点松懈实战积累了经验,但协调、保障能力仍然不足
    保障环境安全,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任务是什么?官员、专家的共识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积极防范环境风险,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应该说,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给中国的环境应急敲了一记警钟。此后,国家明显加大了环境应急管理力度。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组建了环境应急调查中心,全面履行环境应急管理职能。
    这几年,应急中心连续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目前基本上摸清了化工企业环境风险源和饮用水源地风险源的底数。
    与此同时,他们组织的一系列环境应急演练也在各地展开。既有应对松花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北京奥运会反化学恐怖、上海世博会环境安全保障等的“大练兵”,也有溢油事故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理、危险废物车辆交通事故处理、放射源丢失事故处理、消防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应急等经常性演练。“演练突出实战要求,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目的。”冯晓波说。
    现实当中,环境应急的实战更加频繁。环境事件数量逐年上升,环境应急容不得半点松懈。应急中心越来越像一个消防队,哪里有情况,不仅要立即奔赴现场,还要带上相关专家。丁爱中就经常“被邀请”,应急中心一打电话,他手头事情再多,也得放一放,马上就走。
    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开展调查,第一时间组织 信 息 发布——这 五 个“第一时间”,已经成为环境应急的一条硬规矩。
    然而,在冯晓波和同事们看来,目前环境应急还存在许多“短板”:预警预测、风险防范、损失评估等制度亟待完善;各部门职能交叉、力量分散,难以实施有效联动;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应急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差,下级抄上级、企业抄政府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省级环保部门没有专门的应急机构,地市以下更为薄弱;应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差,少数领导干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束手无策,关键时刻只能“拍脑袋”,一旦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要说不足,我认为有两个突出问题,一个是跨界污染协调起来比较费劲,上游、下游经常要为责任认定、治污投入、经济赔偿等问题扯皮。第二是部门协作需要加强,比如处理一起环境事件,消防队伍和环境应急队伍都去了,消防队为了灭火,要用水冲,而从环保角度讲,用水一冲,污染物就冲到河里了。”丁爱中说。 (武卫政)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