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亮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内景。
都柏林是我们英国、爱尔兰之行的最后一站,最后一个景点是都柏林大学。
作为爱尔兰国立大学,它悠久的校史中出过该国多任总统、总理、外交官以及文化名人,其教育水准及科研水平享有盛誉。
图书馆既是大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内涵的支撑。作为常年在大学工作的教师,我来到域外大学,对该校的图书馆有着好奇与期待。
那是一座三层的建筑。浅灰色的墙面,镶嵌着白色的窗框,十分大气。走近些,才看清图书馆入口两边有大幅的宣传横幅,上书“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图书馆,1712-2012,300年纪念日庆贺”。
啊,300岁的图书馆!图书馆门口有一列不算短的队伍,我上前询问,得知原来进馆需要购买门票。图书馆成为景点,恐怕这也是独一无二的了。虽然价格不菲,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站到了队尾。
等待中,过往岁月中我曾经到过的域外大学图书馆次第映现在脑海中。
墨尔本大学的图书馆古色古香,其建筑是对各种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的维多利亚风格。大尺度、曲线、垂花以及浅浮雕,都充分表现出那个年代财富骤增者的特征,那种急于标榜他们因财富的拥有而提升身份的欲望。墨尔本大学馆藏中文图书之丰富令人印象深刻,那时候我在与墨尔本大学同一座城市的拉特罗布大学任教,当时教学需要中文资料的问题大多在墨尔本大学的图书馆解决。
与墨尔本大学图书馆相比,密歇根大学的图书馆更趋于现代风格。宽大的落地玻璃门窗,巧妙地把遍地绿茵的校园景色融入馆内。坐在那样的阅览室内,开阔的视野与静谧的环境会让人安顿好心绪,快速沉静下来进入阅读与工作状态。
旧金山大学图书馆的印象则因该大学的利玛窦研究所而起。有趣的是,利玛窦研究所坐落在图书馆里面。当年自己的工作场所被安排在利玛窦研究所内,故而去研究所工作就必须穿越图书馆。记忆中最鲜明的是考试期间,那些抱着枕头上图书馆的学生以及那里通宵不灭的灯火。
我的思绪回到当下,怀着些许期待步入图书馆主室,强烈的视觉感受就是震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图书馆高大的穹顶和几乎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穹顶高悬,人们必须奋力仰头才能看清。
长廊据介绍长达65米,珍藏着堪称国宝的20多万册爱尔兰古书。长廊里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更像精美的大型木雕作品,线条凹凸分明,有字母标识其上以分辨图书。
书架之间,长廊有一条主道,两侧陈列着数十座历史人物大理石半身塑像。长廊中,褐色橡木地板和深褐色木质书架的浓重色彩与氛围,衬托出奶白色大理石塑像的醒目、光洁与质感。
长廊里还陈列着展柜。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几百年以前的图书、羊皮纸和羽毛笔等珍品。
人们可以在这里停下脚步,置身于书的海洋中静静地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厚。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言:“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
不知道他是否来过此处。如若到访,猜想他看了定会会心一笑。
(《解放日报》2021.11.29)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