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地,有两个小石桌,一个是《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上面镌刻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还有一个是《路遥文集》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上面镌刻着“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这就是人民大众对于路遥的忠恳评价。
路遥是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名列榜首的获奖者,又被中共中央先后授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100位重要英雄模范”称号,诸多光环聚焦于路遥,使路遥的形象光彩夺目!
西安话剧院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个重大题材,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决策。
路遥的母校是延安大学。这所大学,就毗邻毛主席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杨家岭。路遥在上大学期间,就执笔创作了大型配乐诗朗诵《我们生活在杨家岭》。他怀着对《讲话》精神饱满的激情,亲自参加排练,并登台演出;2005年的两会期间,总书记和上海代表曹可凡同志聊起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在全国热播时说:“我和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谈。路遥和谷溪办《山花》的时候,还只写诗歌,不写小说”。
当初《山花》的办刊宗旨就是“工农兵定弦我唱歌”。这个宗旨与毛泽主席的《讲话》精神、总书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路遥参加延安大学五十周年校庆时与老师同学合影
路遥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和正确的文艺方针,他是为人民而歌的作家,他用青春和生命去书写时代赋予他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作品引导亿万农村青年参加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他的作品深受广大青年的热爱。他从来不写那种乱七八糟的作品,不去迎合低下的品味,即便是路遥笔下的二流子王满银,路遥也会给予他希望,他对所有人都抱有一种深深的关怀和爱戴。
路遥是一个非常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地的作家,他写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歌。西安话剧院的领导和演职人员也一直坚持在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和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指引下进行创作。所以话剧《路遥》能够列入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倾心推荐的“中国百部优秀文艺作品榜单”是理所当然的。
话剧《路遥》的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入生活,把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实质找到了。为什么路遥那么喜欢1970年在黄河岸边的那张合影,重病的时候从延安转院到西安还叫我一定把那张照片给他放大出来。因为那是他的一种追求,他的信仰都融合在这张照片里边了。照片中,我们背倚黄土高原的万年岩层,面向从远方奔涌而来的黄河之水,既象征着我们的友谊,又象征着我们当时文学青年的那种积极向上、迎接改革的思想追求。而话剧《路遥》的创作者们恰好捕捉到这样的思想与追求。所以话剧《路遥》一开场就是拉着纤绳的黄河纤夫、震憾心魂的船夫号子,剧中还将许多场景巧妙地安排在黄河之滨 ……话剧《路遥》还吸收了很多新鲜的戏剧表达手法。比如用陕北说书《刮大风》等说书唱段将路遥的一生串连起来,就像一根红线串连着若干闪光的珍珠,串连起一环套一环的人生片段。话剧《路遥》是一种跳跃式的诗性表达,它没有拘泥于叙事,更重要的是一种抒情。
1970年路遥与谷溪在黄河畔
我觉得话剧《路遥》的成功在于,它不是政治说教,而是一种土地的声音,人民的声音,一种诗意的表达。特别是编剧唐栋,他是以军人的气质,继话剧《柳青》之后又写出了话剧《路遥》这么优秀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文坛乱象横生、各种潮流席卷我们这块土地的时候,话剧《路遥》所展现出来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方式是一种战斗行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欢迎。
这次话剧《路遥》能够列入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中国百部文艺作品榜单”既是对这部戏的一种有力的肯定,又是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创作思想的号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是不会过时的。特别是总书记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态度和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艺在党中央的正确引导下终会更加繁荣。这也需要我们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党员,要在文艺创作的实践中来回答这个课题。
我以为,一个党员作家,一个党员文艺工作者,在发表演说,进行文学创作或艺术表演时,必须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曹谷溪)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