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张继光和他的长篇小说《夹滩》
2022-06-17 15:27:08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年近耄耋,尽管“我读书,我思考,我写作,我快乐”的幸福生活仍在继续,却已经非常随心所欲,以不给自己造成任何压力为底线。具体来说,长篇小说,尤其是当代的长篇小说,是绝对不会去读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是庄子的传世名句,如何解读,好像一直是见仁见智,我在这里引用,是想表达自己眼下的心态:以有限的晚年生命,来继续面对浩瀚的书海,首选当然是那种还想读(包括还想重读)的特别好的书;至于长篇小说,过去读过不少(包括外国的和中国的),但眼下还会有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吗?

但这一次,却必须破例,因为摆在面前的这部长篇小说书稿《夹滩》,是出自张继光之手。

屈指算来,认识张继光,已经有30年了,当时,在一家纸媒主持一个文化专刊,每逢周末,归我们部门支配的四块大版,按内容设有多个专版或专栏,刊发各种各样的散文;这张专刊的两条中缝,按当时报社政策,由部门经营广告,当然,收益的绝大部分要上缴。但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有两个问题让我纠结,一是身为编辑的我,并不喜欢经营广告(原因这里就不说了);二是经常收到诗歌投稿,无法刊用,而作为业余作者出身的我,又深知学习写诗,是很多人踏上文学之路的第一步,报纸副刊有责任给他们提供园地。就这样,最终我们利用报纸中缝这样一个非常局促的地方,开办了一个名叫“周末诗会”的专栏,发表精短小诗,当然也就结识了一批诗歌作者,张继光就是其中之一。

当了几十年文学月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打过交道的业余作者成百上千,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毫无印象,而和张继光能够成为朋友,并且延续友谊好几十年,当然是有缘有故。

首先,作为从业者的张继光,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们相识时,张继光是西安市高陵县(现在是高陵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着眼于曾获西安市劳动模范殊荣这一事实,他的敬业精神无须我在此多言。

第二,他对家乡高陵的热爱,常常让我动容。有道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滚滚红尘之中,成功者和失败者、杰出者和平庸者,甚至好人和不怎么好的人,二者的差距当然会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其中之一,便是情的有无和多少。在人世间多种多样的感情当中,乡情、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则是最弥足珍贵的。而在张继光身上,浓浓的乡情时有显现。他对高陵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念兹在兹,他对高陵的现实发展、未来愿景耿耿于心。作为一个非高陵籍人士,我对高陵从所知甚少到逐渐增多、从漠不关心到较为牵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张继光的感染。张继光以高陵为荣,而高陵,也真的需要多有几个像张继光这样对家乡饱含深情的赤子!

再就是张继光对文学艺术的苦苦追求,令我肃然起敬。印象中,我们的“周末诗会”应该就是张继光最早发表文学作品的地方,20多年前,文学创作尚属一种被视为高雅的行当,追求者甚多,也的确有杰出的作品问世,如陈忠实的传世经典《白鹿原》。但往后,所谓的文学热逐渐冷去,甚或有成为社会边缘的趋势。在尽管“文学依然神圣”,却越来越不被人推崇、仰慕的情况下,张继光能够初心不改,实属不易。再者,张继光的艺术天赋也让人刮目相看,他中年以后才开始涉猎水墨,但绘画技艺却突飞猛进,成为山水画大师赵振川的入室弟子,不简单!

也正是基于对张继光以上三方面的认知,对他能够在年过花甲以后,推出一部分量不轻的长篇小说《夹滩》,我一点儿也不奇怪。尽管由于年事已高,精力所限,对《夹滩》没有细细研读,但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文学样态,而生动的故事,又是通过对情节的虚构来完成的;但这里所说的虚构,绝非胡编乱造。事实上,一部小说的故事能否引人入胜、情节是否合情合理,完全取决于作者的生活积累扎实与否、对生活本质的认知深刻与否。高陵夹滩是张继光的出生之地、成长之处,在他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和这块热土仅因投身军旅有过短短几年的分离。几十年来,这里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里生活着性格不同、命运迥异的父老乡亲,张继光或目睹、或耳闻,当然多有了解,至于通过思考产生价值判断和爱恨取向,也是顺理成章之事。经事多多,阅人无数,观察人,思考事,最初也许仅仅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正常活动,但在追求文学以后,便逐渐成了一种文化自觉。于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沉淀,无数有个性的人,许多有意思的事,经过反反复复思考以后,便成为张继光积淀在脑海深处的一笔财富,直到有了创作长篇小说的冲动,这些早已“烂熟于心,呼之欲出”(鲁迅语)的人和事,便从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成为鲜活、生动的小说佳构。

《夹滩》在立意、取材,乃至书名的确定上,显然都受到《白鹿原》的深刻影响,这很正常。和同时代的一位大作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又同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写作者,作品还都是通过展现有限时空里的人和事,来揭示雄阔、深刻的社会变迁,《夹滩》倘若不受《白鹿原》的影响,那才是怪事。但这么一来,阅读者也就免不了要以《白鹿原》为标杆,来测量《夹滩》的高度。恕我直言,差距尚存啊!所以,在我看来,现在的《夹滩》,还只是一块璞玉,进一步的打磨、雕琢,张继光还须殚精竭虑!

□商子雍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