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新闻 贾平凹与阎纲
2022-08-23 10:59:3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8 月7 日,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在礼泉县委召开。贾平凹代表陕西省作家协会,为阎纲先生颁发“陕西文学特殊贡献荣誉证书”。 魏锋 摄

贾平凹曾多次说过,阎纲老师的家乡礼泉不仅是他《满月儿》创作地,而且阎纲老师对他文学创作给予了重要帮助,也是终生的良师益友。

阎纲回乡休养,贾平凹专程登门拜访,得知先生散文集《我还活着》出版,不仅题写书名,还寄语新书:“阎纲老师,中国清流人物,文学界的大家。一生是勇敢的战士,是抒情的歌者,最赤诚和痴情。九十多岁了还出版《我还活着》,真令我感动和敬佩。”阎纲9 0 岁生日和文学创作座谈会上,贾平凹用八个字概况说阎纲德高望重“才子风味、前辈典型”。

这位当代中国文坛有名的劳模作家和获奖大户,被誉为“鬼才”“怪才”的才子型作家,与阎纲相知相交的友谊,也是值得一说。

礼泉“阎家”人才辈出,在当代陕西乃至中国学界被传为美谈。从那里走出了阎纲的叔父,人称“陕西的孙犁”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侯雁北(阎景翰)。大哥阎振维,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长期在礼泉县一中任教,离休于昭陵博物馆。族弟阎庆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鲁迅和孙犁研究专家,以《晚年孙犁》著称,博导。族弟阎瑞生,历史学硕士,副教授,曾任教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族弟阎琦,西北大学教授,唐代文学研究专家,知名古典文学专家,

著述丰厚,博导。族妹阎居梅,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阎纲的儿子阎力,知名电影制片人,长期关注并致力于中国公安题材电影拍摄制作……

贾平凹和“礼泉”有缘分,和礼泉的“阎家”更有缘分。1 9 7 5 年贾平凹大学毕业,当编辑,搞文学深入生活的第一站是礼泉,也是他成名作《满月儿》创作地。

1 9 7 6 年秋至1 9 7 8 年年底,在陕西人民出版社任助理编辑的贾平凹,被抽调到礼泉县乡村采编续写社史《烽火春秋》,和他一起的同事有当时挂职礼泉县委副书记的老作家李若冰;陕西师范大学任教的礼泉籍作家侯雁北(阎景翰)和礼泉县文化馆工作的邹志安,写作班子中还有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并留校的白描(白志刚)等人。在社史的研究中,贾平凹上午参加生产队劳动,晚间开会调查搞材料,期间认识了阎纲的叔父侯雁北(阎景翰)。

在走访编写“烽火社史”的间隙,贾平凹用仔细敏锐的眼光观察感受着生活,正因为创作环境的改变,如鱼得水,写作灵感瞬时迸发。1 9 7 7 年2 月,贾平凹的短篇小说《铁妈》发表在《人民文学》第2 期。6 月,贾平凹的第一本著作《兵娃》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 1 月,贾平凹的短篇小说《春女》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 1 期。1 9 7 8 年1 月,短篇小说《第一堂课》发表在《上海文艺》第1 期。3 月,短篇小说《满月儿》发表在《上海文艺》第3 期。6 月,散文《第五十三个》发表在《上海文艺》第6 期……勤奋的贾平凹在礼泉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一举斩获一九七八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据贾平凹回忆:“在礼泉那段时间,他以礼泉烽火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不少作品。一起参与的阎景翰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桃李满天下。我也是他的一个学生,也对我爱护有加,经常表扬我。”

贾平凹与阎纲的交往,则是他与阎景翰老师的交往中,知道北京有个“阎纲”。贾平凹说:“从此以后,就找阎纲老师的作品看,读了他很多的评论,读了他很多散文,对这个人憧憬、向往。那个时候,我没有机会见到他,爱听关于他的传说。”阎纲老师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好多故事都在流传着。后来白烨、白描二位先生也到了北京,成了我们那一代人杰出的代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谈起文学,谈起北京,必然少不了在北京的陕西文人,必然能说出一大串名字,说得最多的,来往最多的,年长的是阎纲、周明;年轻的是白烨、白描,确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这样。

阎纲与贾平凹的交往,始于7 0 年代末期。那时,贾平凹的短篇小说《满月儿》刚发表。阎纲撰文称贾平凹为是真“作家”,是“关中才子”;称赞:“平凹语言了得,诗意的白话入耳入脑。他的想象力上天入地,他的思想奇特,是禅,你猜不准的。”称赞贾平凹是有才气是“风格作家”,说平凹少有才气,赋性聪颖,灵性十足,细腻从容,俗而雅,巧而奇,色而空,实而虚,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中国文学史上,“平凹风格作家”自成一家。很快,贾平凹声名远播,开一代新风,独步文坛,成了大作家。

对于“大作家小弟弟”贾平凹,阎纲亦是喜爱不已,曾撰写了多篇文章推崇平凹的作品。在《废都》被否定之时,阎纲秉承公正之心,客观地有褒有贬。

1 9 9 6 年1 月1 3 日,贾平凹前往江苏省华西村体验生活。阎纲毫不忌讳,诤言直说,写了一篇文章《送平凹下乡排场!》,记叙平凹去江苏华西村体验生活,“行前,市上送,省上送,北京宴请,作协领导陪同一时间,声誉鹊起,成了热门话题”一事,文章结尾则是“‘巡按出朝,地动山摇’,不好!”,从文字中能感受到阎纲对贾平凹的爱护之情,让人感动。

阎纲对陕西作家发出振聋发聩的“走出潼关去”的呼声,发现、鼓励了一大批“文学陕军”。作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的贾平凹,就阎纲数十年来对陕西文学事业的突出贡献深情地说:“在与阎纲老师的接触中,老师的人品高尚,满腹经纶。他爱文学,更爱文学人才;爱家乡,爱家乡的面食,爱家乡的秦腔,可以说,阎老师对我的创作给予了重要帮助,对我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也是终生的良师益友。陕西的作家,尤其是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几乎都受过他的指导和提携。可以说,阎纲、周明、白烨、白描等陕西作家在北京的住所,曾是陕西文学的‘驻京办事处’、陕西作家进京的第一站。”

贾平凹与阎纲年龄相差2 0 岁,一生交往的友谊,在精神与文学创作上相互感召和影响,激活生命,形成了各自的价值取向和艺术风格。

9 0 岁的阎纲从事文学工作7 6 年来,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耄耋之年,阎纲自京城返回家乡礼泉,始终充满生活热情,充满了精神上思想上的活力,关心支持陕西文学,扶持帮助文学新人,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陕西文学攀登高峰继续擂鼓助威。7 0 岁的贾平凹著作等身,在备受争议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在文学的殿堂提取属于自己的文学资源,一步一个脚印,笔耕不辍,追寻着他的文学梦想,从陕西省商洛丹凤县棣花镇走向省城西安,走向全国,走向国外,用中国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贾平凹与阎纲亦师亦友,他们依旧为中国的文学事业散发着自己的那份光与热,他们在文学中的深厚友谊,成为中国文坛“文人相重”的佳话。 □魏锋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