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网上问诊”渐受追捧 “免费接诊”背后陷阱重重
2011-08-03 07:33:35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据新华社电生病后足不出户,只需在网上输入自己的症状,从普通的头痛发烧到疑难杂症,都会有热心的网友和网上“医师”为你“诊断”,开出“处方”。近年来,“网上问诊”的看病方式已经悄然兴起,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
    但在追求方便、省钱之余,“网上问诊”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甚至“免费接诊”背后暗藏种种陷阱,值得人们警惕。而作为一种全新的求医方式,“网上接诊”和“网上问诊”行为的监管、维权也存在诸多困难。

    便捷省钱“网上问诊”渐受追捧
    随后接受调查的近20位上班族中,有近八成表示自己经常“网上问诊”。某发展银行职员方云表示,她和身边的朋友经常上“百度”查症状,然后按网上“医师”开的“处方”到药店买药,“上个月脖子长水泡,不知是水痘还是天气燥热上火引起的,上网查看比对后,按网友的意见去药店买了牛黄解毒片,很快就治好了。”
    有过10多次“网上问诊”经历的某保险公司员工李桃说,“网上问诊”主要是图方便,去一趟医院要向公司请假不说,还要排队、挂号、做检查,耗时又麻烦,“一些小病小痛上网一查就能解决,省时省钱何乐而不为。”
    搜狐网一项“你是电子病人吗”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1710人中,约60%的人表示在身体不适时,第一反应是上网查一查怎么回事。同时有52%的受访者喜欢从网上获取健康知识。

    真假难辨“免费接诊”背后陷阱重重
    “网上问诊”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网上开出的药方千差万别,内容难辨真伪,有的“处方”甚至耸人听闻,诊断质量大多无法保证。登录某求医问药论坛,发现一位“老中医”仅凭患者几句简单的病情描述,就开出有十几味草药的“处方”,并且剂量很大。相关专家表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一些病症在医生看完后尚不能马上解决,仅凭描述就开“处方”,其可靠性值得质疑,一些疑难杂症还是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比较好。
    另一方面,网络论坛上为数众多的“医师”、“老专家”,是否具备合法行医资质很难判断。近日媒体曝光的养生畅销书作家马悦凌,通过网络宣传养生理念,进行网络营销和诊疗,自称能以泥鳅和当归疗法治愈世界疑难症“渐冻人”,但卫生监督部门调查发现,她连医师资格证都没有。
    此外,“网上免费问诊”正逐渐成为一些人推销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甚至非法药品的幌子,使不少患者深受其害。一些来路不明的药品销售网站往往打着国家科研机构、专科病医院的旗号,推出某某所谓“知名医生”、“专家”帮网友答疑解惑,名为“免费接诊”实则卖药获利。重庆渝北区的张先生在网上反映,为给孩子治鼻窦炎,咨询了一家网上医院,没想到“网上医师”竟假冒部队医院医生开“处方”,并寄来一个疗程免费药,试用后病情稍有缓解,张先生立即花近千元邮购了两个疗程的药,但后来越吃越不对劲,不得不到正规医院医治。

    监管有漏洞维权较困难
    维权律师周立太说,“网上诊断”这种边缘的诊断方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医生资质无法核实。如果出现问题,患者将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在相关法律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患者只能依据现有法规针对非法行医、无医生资质、无医生证件的网站和个人,向卫生行政监管部门投诉。网络发布不真实信息,或虚构、捏造事实,发布虚假广告,则可向工商部门投诉。
    因此,广大患者应尽量选择正规医院及其网络接诊平台求医问药。周立太则提醒,通过论坛、 QQ、 邮件等方式进行“网上问诊”时,患者应有风险意识,尽量把对话文本等内容保存下来,以备将来维权之需。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