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难忘军营生活
2024-07-31 10:58:19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李刘刚

  谁没有青春,青春该如何度过。上世纪80年代初,刚高中毕业的我来到宁夏当兵,来到贺兰山下,开始了我的青春旅程。

  在部队第一晚,我被分到银川西湖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的连队。新兵训练还没有结束,我们就随连队一起到附近水渠伐树。

  那时已近11月,水渠结冰。老兵负责伐树,新兵排负责将树木运到拖拉机旁。一抱粗的沙枣树死沉,我们先用背包带把树沿结冰的河道顺势拉下去,然后,新兵们两两结合,扛起木头运到拖拉机旁,装上车。离拖拉机还有一段距离,我不到100斤,一棵树好几百斤重。皮手套也没法戴,只好脱掉手套,咬着牙抿着嘴瞪圆眼,在战友的帮忙下,把树放在肩上。腰压得直不起来,身子斜着,两腿交叉着、晃悠着,踉踉跄跄地往拖拉机跟前走,跟走秧歌步似的。现在看到扭陕北秧歌,脑海里就浮现出当时我们抗木头时候的情景。整个任务下来,手和两个肩膀磨破了,腰还好撑了下来。

  说起针线活,一定和男人联系不起来。其实不然,从当兵第一天起就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包括洗衣服、做针线活。那时候没有洗衣机,衣服被褥得自己洗。当兵前,衣服都是家长洗,现在洗衣服的事就得自己做。那时候军装是冬装,是棉布做的,死重死重的。实在将就不下去了,就在盆里倒上水,加点洗衣粉,像揉面团一样双手揉衣服。这还不碍事,最难的是缝被子。

  在连队不远处有一个上千年历史的古渠——唐徕渠,该渠一条支渠刚好从连队门前经过。那时我们所在的西湖农场是一片盐碱地,方圆数里见不到人。记得也是一个酷热的仲夏,上午训练提前结束,连长点评时,高声告诉大家:“今天中午炊事班只蒸米饭不炒菜。全连以班为单位,下渠摸鱼,中午吃油炸鱼。”原来,支渠放水灌溉,支渠枯水,水刚没小腿,正好摸鱼。好家伙,这下训练的辛苦一下子全忘了,班长带着全班拿着盆下渠摸鱼。

  中午每个班都摸了几大盆鱼,鲤鱼、鸽子鱼和白条等等,炊事班也忙活坏了,整个上午都在炸鱼,油炸鱼配米饭,我们美美地吃了一整天。能那样肆无忌惮,大快朵颐地吃鱼,对于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我们来说,可是平生第一次。

  军农生产任务结束后,部队又接到乌海乌达挖坦克堑壕的任务。连队喂猪、种菜、病号、老班长和我共五个人留守看营房(我是参加军考)。

  新的生活开始了。大家伙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任务,但做饭成问题。炊事班整体跟着部队走了,留下的都没有做过饭,虽然帮过厨,但做饭还是头一回。战友们商量好每人轮流做一个星期饭。有次老兵回家探亲,刚好轮到我做饭,做四个人的饭应该是工作量不大,却让我手忙脚乱。米饭用高压锅蒸上,灶却迟迟点不上火,急得我满头冒汗。战友来吃饭时,我菜还没准备好。有一个老兵看我窘迫的样子,说:“算了算了,菜不炒了,咱们来个油泼米饭。”于是,我们学老兵的样子,一人盛一碗米饭,撒上盐,用油一泼,滋啦一声,香气四溢。你别说,那时的宁夏大米真好吃,粒粒晶亮,芳香耐嚼,没有配菜仍然好吃。吃完饭,我们来到连队菜地,坐在地上摘西红柿和黄瓜,在衣服上蹭蹭就吃。

  往昔从军经历给了我最深刻的感动,留下人生难忘的记忆!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