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参观“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资料图片
随着中秋节临近,文旅市场再次迎来小高峰。从文博到文创,“上新”即“出圈”,文物与创意、历史与生活的巧妙融合令人印象深刻;从唐风街区到VR空间,新场景、新玩法接连涌现,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交织碰撞出沉浸式体验……陕西以持续焕新的文旅体验迎接八方来客,激活消费潜力。
拿起相机,对准展柜中兵马俑上留存的彩绘,游客张川按下快门。“太迷人了,拍了上百张照片还是拍不够!这些2000多年前古人创造的色彩和细节依然清晰可见,真是巧夺天工。”张川说。
让张川流连忘返的是“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月8日推出此展,230件(组)精美文物勾勒出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的生动画卷。
“秦始皇陵数量颇丰、价值极高的出土遗迹遗物反映了秦统一前后的物质文化、科技成就及制度文明,对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说,“我们不断推动文物创新展示,搭建历史与当下‘对话’的平台。截至目前,博物院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过1.6亿人次。”
以遗址见制度、以文物见文化、以文化见文明,在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的陕西,历史遗产的保护发掘、研究阐释、传承利用,不断放大文博场所对游客的“虹吸效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持续攀升的“文博热”中鼓舞人心。
“文化遗产不只是厚重、肃穆的,也可以萌萌的、有生活气息的。”文创品牌“塔宝”主理人邹晨说。将矗立千年的大雁塔“化身”为带有表情的毛绒制品,“塔宝”一经推出就俘获了众多游客的心。
将历史引入生活,一支年轻的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队伍正在挖掘打造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IP,期待通过可观、可感、可体验的文创产品与世界分享陕西。
在大雁塔脚下的一间小店门前,等待购买“绒馍馍”的顾客排起长队。店员熟练地“切馍”“剁肉”“夹肉”,做成一个个“绒馍馍”递给顾客。肉夹馍造型的毛绒玩具“绒馍馍”不仅造型可爱,更通过模拟肉夹馍的制作过程,给足了购买者参与感和情绪价值。问世3个多月,“绒馍馍”累计销售超过1万单,并通过代销漂洋过海到了悉尼、纽约等城市。
从开发旅游纪念品到打造地域文化IP,从“卖产品”到“卖体验”,文创产业迭代升级为文旅产业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与此同时,基于陕西深厚文化底蕴,一批“文化+科技+沉浸+地标性表演+网红打卡”的文旅消费场景开启了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的大胆探索和实践。
在今年中秋假期,踏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满目都是金黄的银杏,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游客在银杏树下打卡拍照。怀抱玉兔的“嫦娥”与手提花灯的“月宫仙子”翩翩起舞,曼妙舞姿赢得围观游客的阵阵掌声。AR互动放灯祈福活动用科技赋能,在“赛博世界”中创造了中秋节阖家团圆的“中式浪漫”。
“围绕传统节日、节气,街区已经举办了百余场‘唐朝的节日’传统文化IP活动,传承民俗文化,结合时代发展衍生出新形式、新内容。”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负责人邹林丰说。
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成为文旅发展的引擎。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陕西接待国内游客4.34亿人次、国内游客花费3828.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5%、31.20%;接待入境游客23.92万人次,游客总花费28.20亿元。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文旅+”“+文旅”方兴未艾,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艺、文化创意等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建设稳步推进,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打造大势已经初步形成。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