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1167.6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出口692亿元,同比增长40.9%;进口475.6亿元,同比下降2.2%,贸易顺差达216.4亿元。顶着多轮疫情的侵袭,陕西对外贸易顽强地“逆势翻盘”,为2022年陕西经济呈上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波谲巨变,国际国内疫情与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这是导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的原因之一,也是陕西将要长期面对的外贸挑战。
未来,对外贸易如何继续“高歌猛进”,在商业版图上“开疆拓土”,值得深思……
4月13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跨里海、黑海班列,途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8国最终到达德国曼海姆,全程1.13万公里。加上这条新线路,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常态化开行16条主干线,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一季度,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行790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发展势头保持迅猛增长态势,被誉为陕西的“钢铁驼队”。
中欧班列“长安号”2013年-2021年开行情况。(数据来源:陕西自贸试验区)
这支“钢铁驼队”能够奔袭万里,辐射世界,是因为其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铁路运输价格便宜、时间短,是无数加工贸易企业选择中欧班列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海运模式下,货物发往欧洲需要一到两个月的周期,而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仅需不到二十天的周期,且货运成本仅为海运的六分之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海运、空运货物加速向铁路运输转移。中欧班列实行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保持“稳定输出”,且中欧班列承担了大量防疫物资的运输,进一步提升了中欧班列需求量。
作为中西部内陆省份,陕西的铁路运输更有优势,外贸前景斐然。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表示,“中国近年来重新激活了经由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铁路货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客户看到铁路服务相比海运、空运的可靠性,相信他们会长期选择中欧班列。”
除了铁路运输本身的优势,陕西省诸多政策的扶持,也让企业享受到了利好。西安港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了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难题;根据《关于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的通知》,从3月1日起,企业在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出后即可享受即发即退的退税政策。这极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行至中蒙边境。(图片来源:央视网)
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了多行业、多种类、多环节的需求。除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国际港务区还建成了西安综合保税区,拥有粮食、肉类、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二手车出口试点等完备的口岸体系,各种品类的商品都能有条不紊地“检票上车”。
在服务方面,国家级“三个中心一个基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和国家生物安全证据基地)落户西安,为企业提供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帮助企业打“跨国官司”,辅助跨国业务。
202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在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西安总投资额780亿元,以西安奥体中心为核心建设,工期3年,包括港口功能区,中央商务区和产业承接区,届时,西安辐射全国以及连通欧亚货物集散中转枢纽的作用将不断凸显,极大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双向发展,建设横跨欧亚的稳定贸易通道。
古时的长安城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的西安引领着强劲的“钢铁驼队”,依然能够联通欧亚,交汇东西。未来,中欧班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持续增强,不断凝聚力量,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对外贸易不仅仅是物流工作,更是招商引资,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环节。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就必须提高各行各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陕西经济、科技、工业等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自贸试验区便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如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
截至今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新增注册资本10754.89亿元,前2月,陕西自贸试验区创造了货物进出口总额541.8亿元,同比增长30.9%。中星电科、康佳智能家电、小米研发中心、vivo西部总部、泰康西安智慧医养总部等企业和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大型企业选择陕西,为陕西的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激发出陕西“智”造与制造的浪潮。
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新功能区。
2019年4月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中提出,要重点加强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打造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后疫情时代,陕西不止要打造海陆空通商体系,更要打造网络上的数字丝绸之路。
为建设好这样一条数字丝绸之路,2021年,陕西认定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5个,在孵企业近5万家、上云企业超过1万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6.6%。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对外贸易。
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离不开创新驱动。陕西省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便是陕西用科技合作赋能对外贸易,撬动通往“数字丝绸之路”锁芯的钥匙。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陕西将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以来,开展多轮次校企需求对接和成果发布,先后搜集高校科研成果68项、创新项目23项,发布企业技术需求49项、技术供给能力48项,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创新项目24个。
秦创原与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一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将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新兴产业等提振升级,用科技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陕西深化强势产业聚集、构筑产业发展高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贸易之路难行,但陕西人不缺踏行远道的志气,无论是重塑贸易格局,还是用科技助推企业蓬勃发展,后疫情时代的陕西人,亦沿袭着张骞出使西域的勇毅精神,新时代,仍由长安通商引领的“一带一路”亦将擘画为世界举足轻重的新商路。(文/王佳祯 辛思捷)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