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稳生在整理资料
钟鼓楼、大雁塔、兵马俑、陕西八大怪、秦岭四宝……7月4日,揭起灞桥区浐灞新城小区居民魏稳生家书架前的帘子,400多册各种主题的“故事书”映入眼帘,这些“故事书”是老人近60年读报生涯的成果。回望过往,老人坚定地认为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他渴望进社区到校园,开展公益演讲,向年轻人分享自己的多年积累。
今年81岁的魏稳生是蓝田人,幼年家庭困苦,希望通过好好学知识改变窘迫的生活。勤奋好学的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于1964年参军,成为一名空军报务员。自此,他与报纸、文字、写作的缘分就开始了。
1970年,魏稳生转业至公安灞桥分局。他利用空闲时间,大量阅读各种报纸。“警察的工作比较忙,不是每天都有时间读报。于是,我就一次攒一周的报纸集中阅读。”魏稳生说,读报的过程中,他发现不同媒体有时候会就同一个主题进行报道,报道内容还不尽相同。为了方便后期查阅,他就将同一主题的相关报道进行整理。
就这样,50多年过去了,魏稳生家的两个书架上,收藏着他整理的400多本不同主题的册子。魏稳生称这些册子为自己的“故事书”,闲来无事拿出来看看,知识就这样积累起来了。
自己收获知识的同时,魏稳生还一直坚持分享。“上班期间,单位每周的集中学习时间,我就会应同事们邀请,给大家讲一段我当时正在阅读的故事,给大家解闷,也带着大家一起学习。”魏稳生说。
2003年,魏稳生正式退休,读报、归纳整理“故事书”的事,他每天都在坚持。同时,他陆续来到家附近的社区、中小学、企业,进行公益演讲,把自己“故事书”中的故事讲给年轻人听。为了演讲更加精准凝练、生动有趣,老人依据“故事书”的内容,写出一篇篇文章。文章写好以后,老人到小区院子里、公园里,将内容讲给陌生人听,不断修改自己的演讲文稿,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
魏稳生整理的“故事书”
“我已经写了100多篇文章,主题有仓颉造字、秦岭四宝等与陕西相关的,希望我的讲述,能让更多孩子对知识产生好奇。”魏稳生说。
7月4日,记者在老人家里看到,阳台上的两张桌子和一个长条凳就组成了他的“工作室”。据老人介绍,他每天早上8点吃过早饭后,就到阳台忙碌起来。读报,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坐下来开始写文章。老人目前正在写的是一篇关于半坡博物馆的文章,他拿出自己经过多年整理的半坡博物馆“故事书”,反复翻阅后,把厚厚一本册子里的内容,整理成一篇便于阅读的文章。
老人说,当初选择将“故事书”写成一篇篇文章,是为了让“故事书”不仅仅被当成资料收集起来,希望这些资料能“活”起来,被更多人看到。采访中,魏稳生的老伴对他几十年坚持读报、整理“故事书”、写文章的行为支持中,也包含着些许抱怨。老人认为魏稳生每天忙着看报、写文章,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
对此,魏稳生说,他觉得每天的时间太短了,总有很多知识要学习,实在无心干别的事。他现在的生活很充实,但遗憾的是,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邀请他去进行公益演讲的机构越来越少。他想趁着自己身体还可以,走到更多年轻人身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心中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