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揭秘3000年前神秘哀牢古国:国王叫“哀牢” 百姓骑大象
2024-10-10 08:45:08来源:上游新闻
分享到:
  字体:【

这个国庆假期,“想你的风”吹到了哀牢山: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哀牢山收集材料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苗疆陈朵朵”发布在哀牢山露营2天1夜经历的视频引发管理部门调查;一位游客在哀牢山拍摄写真引起争议……哀牢山相关话题纷纷登上热搜榜单。由于太多人涌入,原本人烟稀少的哀牢山变得人满为患,甚至出现了堵车,山上酒店房间也是供不应求。

博主进哀牢山收集材料。网络图

在国庆假期作为旅游目的地爆火的背后,实际是被称为现实版“云南虫谷”哀牢山神秘自然环境的吸引力。据上游新闻了解,比哀牢山自然环境更为神秘的,则是距今三千年的哀牢古国。

诗句中的哀牢山:

毒雾遍布巨蟒出没

在社交网络上,哀牢山被戏称为现实版“云南虫谷”。实际上,哀牢山并非一座山,而是位于云南中部,跨越云南省楚雄州、玉溪市、普洱市的一片绵延数百公里的哀牢山脉,全长约500公里,是云南省东西两半部气候的分界线,山上有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

哀牢山走向为西北——东南,北起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抵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主峰是位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塘镇境内的大磨岩峰,海拔3166米。

自媒体文章截图。微信公众号截图

198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划定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跨云南省三州(市)六县(市):玉溪市的新平县,楚雄州的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总面积为6.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5.1%。

哀牢山上的高原原始森林,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的凶险之地。唐朝初年骆宾王的《从军中行路难》,生动地道出了边关将士在哀牢山区行军的千辛万苦:“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金山原始森林公园一条小路。红星新闻

在诗中,一片无穷无尽的丘陵横在眼前,苍茫的山林连接天边,山路高危,峰顶上紫气缭绕,道路险阻。在这里,绝壁千里,连山四望,都是连绵不断的原始山林,这就是哀牢山,中原文化和农耕文明未及的不毛之地。

在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诗句“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中,哀牢山则是山林毒雾遍布,巨蟒出没,如果染了山中瘴病,就算能救活也要丢半条命。

哀牢山上雾气重重。羊城派

即便如此,在哀牢山中仍有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哀牢山茶马古道,这是历史上云南三条大通道之一,始于唐代,建于元,繁盛于明清,是连接中原与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商贸通道,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走廊。这条古道长约8公里,有“马踏石穿”“千家寨”“炼铁炉”等遗址。

被附会的哀牢古国:

消失的古老王国遗址

关于哀牢山名字的由来,云南民间各地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得名于哀牢古国,哀牢山是矗立在其疆土以东的界山。哀牢古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文化发达、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尽管哀牢古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与之相关的传说和文化仍在云南地区流传。

哀牢山在社交媒体上被广大网友冠以“云南虫谷”的戏称,与此前曾经热播的一部惊悚探险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有关。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海报。网络图

“云南虫谷”是作家天下霸唱的著名小说《鬼吹灯》系列中一个故事的发生地。在《鬼吹灯之云南虫谷》里,主人公胡八一等人前往云南,探寻传说中的献王墓。小说中,“云南虫谷”位于深山密林,环境极其恶劣,虫蛇遍布,且地形险恶,被认为是古代神秘王国的遗址之一,藏有珍贵的宝藏和谜团。小说中描述的献王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古代王者,与哀牢古国历任国王有着相似之处。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视频截图。网络图

尽管《云南虫谷》中的献王是虚构的,但从故事背景和情节设定来看,献王与哀牢古国的国王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哀牢古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在后来逐渐消亡,而《云南虫谷》中的献王墓同样是一个消失的古老王国遗址,这种消失的古国成为了探索冒险故事的重要背景;其次,地理环境相似。现实中哀牢山一带原始森林密布,珍稀野生动植物繁多,与《云南虫谷》中的描述非常相似,且均位于云南的深山密林之中,都是神秘、难以进入的地方。

《鬼吹灯之云南虫谷》剧照。网络图

尽管《云南虫谷》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利用了很多云南地区的历史和传说元素,塑造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世界。哀牢古国的真实历史也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与神秘感,这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此前人烟稀少的哀牢山景区游玩。

传说中的哀牢古国:

“九隆神话”诞生地

在影视作品之外,哀牢古国有着自己的古老传说。

澜沧江以西,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上游较为狭窄、下游较为宽广的“扇形”群山怀抱中,有一片低洼积水、布满雪峰与绿荫的广袤土地。这片土地被伟岸的山脉蜿蜒交错分割成一个个大小各异、适宜人居的高山平坝,这其中,较为宽阔平缓的保山坝就是上古时期哀牢国的源头——“九隆神话”的诞生地,即哀牢古国诸民族联盟的栖居地和发祥地。

位于保山市隆阳区的易罗池(九隆池) 。云南日报

“九隆神话”,最早成书于东汉杨终所撰《哀牢传》,主要通过文献记载和口头传承流传至今。

《哀牢传》的讲述,分别从人物、形制、事件进展和时空转移方面为后世提供了这样一个种族神谕:

作为族群起源性图腾神话,“九隆神话”反映了沙壹时代和九隆时代的文化事象。沙壹象征着哀牢民族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捕鱼象征其生产方式主要为渔业,触沉木怀孕意味着当时母系氏族社会还处于群婚阶段,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

山中的哀牢寺。云南日报

“沉木化为龙”意味着哀牢王善于利用华夏族图腾去博取族民拥护,并以此神话获取汉朝的信赖和亲近。九隆被推举为王,象征着男性开始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其政治制度是王位推举制。九隆兄弟娶十女子为妻意味着当时的婚姻制度还处于部落之间比较固定的对偶婚和群婚阶段。九隆神话揭示了哀牢民族的图腾崇拜、婚姻制度、民族来源、经济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民族交流、九隆世系等原始文化因素,并通过这些文化内涵诠释了民间神话的独特价值。

历史中的哀牢古国:

延续五六百年主动内附汉朝

据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官网介绍,哀牢国即傣族史籍中记载的“达光王国”,是傣族先民在怒江——澜沧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达光王国最早与汉朝有接触的国王叫“哀牢”,因此,汉史就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又因达光地区的百姓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汉朝误以为是越人的一支,把达光王国也称作“滇越乘象国”。

哀牢王柳貌(左)与永昌郡守吕凯(右)。云南政协报

据云南考古公众号介绍,史料《楚宝·哀牢国考》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龙因舔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

根据这段史料,可以断定哀牢的祖先为“九隆”。有的专家根据哀牢世系所提到的最早领袖“九隆”,依据《说文》“三十年为一世”或“二十五年为一世”推算,论断“九隆至迟肇基于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周显王之时。”初王九隆死后,开始“分置小王”,到著名的柳貌王时期,已经“分置”了77个小王。柳貌,公元1世纪中叶在位,哀牢国历史上一位关键人物。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柳貌率众人举国“内附”,主动内附汉王朝,将哀牢国的版图融入到汉王朝版图中。

柳貌归汉内附图。保山市博物馆

随后,汉朝推广郡县制,在原哀牢国版图上设立了永昌郡。《华阳国志》载:“永昌郡,古哀牢国。”但好景不长,柳貌归汉后七年,哀牢王类牢即反。范晔《后汉书》载:“建初元年(76)九月,永昌郡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发生争执。杀守令,攻巂唐城(今云南永平西)……章帝募发越隽、益州、永昌夷、汉兵九千人进讨……率种人与诸郡兵进攻类牢于博南,大破之,类牢被杀,传首洛阳。”其残余势力西迁,哀牢古国也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样来看的话,哀牢国在历史上的存续时间在最少五六百年。 ”云南考古公众号称。

哀牢古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文化发达、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是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其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公里,范围大半与东汉所设全国第二大郡“永昌郡”辖地基本一致,即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

考古中的哀牢古国:

3000年前青铜器已久负盛名

关于哀牢古国青铜器的记述,最早见于西晋·常璩著《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其载:“永昌郡,古哀牢国……宜五谷。出铜、锡。”南朝·范晔著《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亦载:“哀牢地出铜、铁、铅、锡、金、银……”这些记载说明,在古代的哀牢国时期,当地的生产力已经具备了与国力相适应的铜铁冶炼技术。在这一时期,龙陵大花岩遗址出土的金属冶炼炉便佐证了这些史料的记述。因而,在3000年前,在哀牢国腹地,保山范围内的青铜器制造其实已经久负盛名。

腾冲市张家寨出土山字足铜案。云南考古

这一结论在近年来昌宁县境内的多处实地考古中得到充分证明。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昌宁县田园镇大甸山墓群中考古发现了多种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如靴形铜钺、人面纹铜弯刀、铜盒、铜护腿、铜铃饰等。

这就充分证明了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县右甸坝及其周边区域正是古代哀牢国先民们“散居溪谷,往往邑聚”的奴隶制部落联盟核心区域,同时也证实了东汉时期杨终所著之《哀牢传》中“九隆神话”诞生于保山坝之后,其族群分别沿澜沧江、怒江流域向下游逐步延展和繁衍生息的历史事实。

上游新闻综合自 新华网、央广网、春城晚报、云南考古等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