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召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
4月16日下午,西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就《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的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冉红斌介绍,“十四五”时期,是西安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西安市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组织编制了《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月4日,西安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实施,3月13日,西安市政府正式印发。《纲要》是“十四五”时期全市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全市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的总遵循。
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纲要》共12章56节25个专栏,总结了西安“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四五”面临的环境,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基本体现了全市人民对“十四五”时期的总体期望,是一部集思广益、凝心聚力的规划。
《纲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作为主线,统领整个规划纲要,力求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大举措具体化、可操作化,细化实化中央和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纲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西安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提出了“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为:“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更加稳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陕西、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迈出更大步伐。具体目标可以概括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和治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纲要》突出体现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要求,提出了“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涵盖6大类31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8项,与国家和省上“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标一一对应;预期性指标23个,在与国家和省上指标体系基本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注重体现西安发展特色和优势,一是在经济发展类指标中突出扩大消费市场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在创新驱动类指标中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三是在改革开放类指标中突出营商环境提升和陆港物流枢纽作用。
部署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十项重点任务
《纲要》围绕建设丝路科创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建设生态西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幸福城市和平安西安等十个方面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具体任务包括: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丝路科创中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支柱产业创新链建设工程,着力攻克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力装备、民用航空发动机、新材料制备加工、太阳能光伏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硬科技企业,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企业聚集,构建“微成长—小升规—规上市”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
建立高效的“城校(所)企”协同创新机制,围绕现代产业体系需求,靶向遴选高校院所优质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升级。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依靠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增强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1000户以上。
加快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到2025年,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
围绕制造业产业布局,聚焦产业链对接、价值链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
加快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深度融合。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7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
3.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空间发展战略。
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强化都市圈城市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推动西安与渭南、铜川、杨凌等城市融合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同城化步伐。
建设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动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向周边城镇延伸,建立一小时通勤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通达国际、辐射大西北、服务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对外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
以办好“十四运”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4.突出扩大内需,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两新一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
实施5G网络建设、工业互联网建设、卫星网络配套、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应用、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智慧城市建设、新型能源供给、产业链培育发展“十大工程”,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
5.加快补齐对外开放短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西安品牌,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创性制度创新,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推动通关一体化建设。
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扩大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范围。推进物流网络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西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加快推进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积极吸引临空经济产业要素资源集聚,促进临空经济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6.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丝路文化高地
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西安特色、西安风格、西安气魄的城市文化,在传承中华文明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展示西安担当,发挥西安作用,贡献西安力量。
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彰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深化国际人文交流。
7.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建设生态西安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铁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市。
8.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立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需求定位,充分承接城市功能的外溢,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一条西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9.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幸福城市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提高就业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加快建设健康西安;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0.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安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大安全”“大治理”“大平安”理念,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打造市域社会治理“西安样板”。
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谋划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为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以项目落实规划,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引领西安高质量发展,紧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深入研究谋划储备了“十四五”重大工程、平台和项目700个,总投资4.6万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3.2万亿元,形成规划落地实施的坚实支撑。
冉红斌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是一部凝心聚力的规划、是一部开拓进取的规划、是一部鼓舞人心的规划。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引导资源高效配置,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凝心聚力抓发展,全力以赴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西安如何利用科教资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冉红斌说,西安的科教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63所,在校大学生120万人,每年毕业人数超过30万人,拥有各类科研及开发机构3000多个,两院院士60余人,创新改革驱动战略是西安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将创新发展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国家在《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中明确了西安建设丝路科创中心的定位。“十四五”期间,西安将抢抓机遇,发挥科教优势,把聚焦创新驱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纲要》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地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四个方面对“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作了部署。
其次,《纲要》在主要指标设置上也突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设立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个重要指标,强化了创新的引领作用。
最后,《纲要》还提出了产业创新重点工程和科技创新重点工程2个专栏,部署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金融支撑体系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实验室体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城(园区),西部科技创新港等12项重点工程,明确了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抓手。
西安如何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城市?
冉红斌说,“十三五”期间,西安就业规模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3万元和1.6万元。教育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改扩建学校522所,新增学位36万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建设扎实推进,13所三级公立医院加快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连续9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西安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在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群众对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的实际感受度。为此,《纲要》中提出要提高就业质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健康西安、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举措,并设置了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教育强市建设工程、健康西安建设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工程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工程等5个专栏,切实将民生建设落到实处,让西安发展成果更多更充分地惠及广大市民群众。
同时,《纲要》提出把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铁腕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还群众更多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让更多市民开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四季闻花香。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